童程童美风波

时间线

  • 2025年1月12日,凌晨。有人在群里艾特 两位老总,结果没有人回应。有人公布两位老总跑路,14号也发不出工资。校长凌晨封存校区机器
  • 2025年1月13日,因为没有人回应。事情已经发酵,员工知道自己被抛弃,集团没有说法,工资、绩效、报销,全部没有了。学管对接课时明细。
  • 2025年1月14日~15,校长发布自救方案,家长每人多补100元,维持校区成本消课。另外去注册新的法人变更和对公账户申请。打算成立新主体,去拿到保证金。学管对接课时明细。肯定口吻说出来,会帮你们拿到薪资。
  • 2025年1月16日,校长要求员工去补课,口吻很像资本家,没有去的老师,就是没有爱心的老师,没有公布所得分配明细。学管对接课时明细。员工反应不对,打电话咨询托管账户,发现2026年底,才能释放资金。
  • 2025年1月16日,员工醒悟,打算自己去维权,去劳动局开始仲裁。
  • 2025年1月18日~19日,员工与校区管理者翻脸。一部分员工去校区上课,员工分裂成两派。
  • 2025年1月20日~21日,员工全面咨询托管账户、房租、教具等问题。得知托管账户的保证金可以通过起诉,强制执行获得,房租年前不需要交租。教具归属集团,员工可以去分配,但是否追究根据集团来。

感想

感想1:

上市集团,可以无耻的使用这种办法,逃避工资发放,收割家长课时。利用法律漏洞,提前有预谋更换法人,但目前,毫无办法,让人悲哀。

感想2:

每个人都有利益点,是否真的有人这么纯粹呢,还是刻意的去营造人设,得到自己的目的的手段,而不得人知。利益面前,积累的关系,也会迅速崩塌。

感想3:

集体意识,会让一群人站在一团,有很强的感染力。这种感染力,让人的感受,有利有弊。

损失

我的底薪+绩效+报销,累计损失了2w左右。唉,目前推进了仲裁的进度,希望有个好结果吧。

全画幅相机

第一台相机

机身:索尼6300

镜头:16-50

镜头2:腾龙17-70

索尼6300,是第一台相机,当初看了up主推荐。可以录制4k视频,而且镜头群也很多。虽然在不可以触屏,点对焦的时候,需要按方向键。但是在自动对焦上,还是对的很准。一开始1650,狗头太狗,很少有锐利的画面和虚化。

在用上17-70之后,锐利直接上了个档次,下面这个樱花就是这样的。

第二台相机

一开始是被湖北的国补给吸引,优惠可以达到3700左右,相当于机身3300,比平时便宜啊。本来已经下单了的,后来又不甘心。第一是视频机,在机身设计上不太喜欢。模式切换、三要素的调节。第二是已经用过了aps-c画幅之后。始终惦记全画幅。全画幅一下子又太贵,咬咬牙,来了个24期免息。希望2025年的照片记录,可以保存更多。

赋予

画了几何体,来到了下一个阶段【静物】。第一篇画一个果子,苹果。明暗交界线的块状,以及块状间的衔接关系,比几何体多了一些表达和难度。

可能和真实感很相似,和几何相比更亲近。而动手画出来,像是赋予了什么一样,这可能静物的魅力,也更让人憧憬人像的情景。

曲有误,周郎顾

听筝

李端

鸣筝金粟柱,素手玉房前。

欲得周郎顾,时时误拂弦。

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,二十四岁为建威中郎将,人称周郎,他精通音乐,别人奏曲有误,他就回头一看,当时人称:“曲有误,周郎顾。”

古筝的声音在金星花纹的柱子上盘绕,女子在精雕玉琢的房子里面弹着琴。想要身边男子注意到自己,怎么办呢,用错误的琴声去吸引吧。


“只有独辟蹊径,才能避开竞争。”从本质上看,竞争就是模仿,与他人竞争,是因为你跟别人在做一样的事情。但是,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,不要模仿他人。

-纳瓦尔宝典》

抛物线

“你到了高峰,就意味着要走下坡路了,就要让贤,让更年轻的人才顶上去。这样抛物线才能不断向上——不是说等到你做不动了才让,那样抛物线就有了起伏,很浪费资源”。

王振义

抛物线的切入点很有趣,立志于进步的无私精神,成就是代代人火炬传递的。

作家的那篇文章提出,人类越来越像机器人,彷佛 NPC 那样,行为逻辑都是预设好的

曼吉奥内高度认同这个观点。他前不久去日本旅行,认为日本充满了 NPC。他说了一件亲身见闻。
一天早上,他在街上看到一名男子癫痫发作,倒在地上。他跑到最近的警察局求助,警察就跟着他去现场。

路上遇到了红灯,警察立刻就停下来,坚持要等绿灯再过马路,即使那时马路上根本没有汽车。

曼吉奥内很不理解,病人正在发病,神智不清,可能有生命危险,警察却坚持遵守交通规则。救人难道不是更重要的事情吗?

他由此认为,日本人”缺乏自由意志”,规则怎么说就怎么做,不会自主行事,就是活着的 NPC。

他还观察到,日本存在一种”隐蔽族”(hikikomori),他们不出门,一个人整天待在卧室里,用电子游戏、上网、视频来消磨时间。

曼吉奥内认为,这些人也是 NPC,他们失去了对生活的控制,无法参与社会生活,就选择放弃,等于丧失了生活的自主权。

他观察到,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日本,正在向全世界蔓延,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成为 NPC。他们要么无法自主的生活,要么无法选择自己的行为,而是根据规则和指令来行事,就像被程序控制一样。

科技公司推动和加剧了这种趋势,互联网使得人们越来越分心,把时间都花在网上肤浅的娱乐,不再集中注意力于自己的生活,把生活都交给程序,无法形成自主的意识和行为。

以上就是曼吉奥内的观点,我认为是很真实的观察。一方面,人工智能使得机器人越来越像人类,另一方面,人类的自主性在消退,越来越像机器人。现实与游戏、人类与机器人,越来越难以区分了。

《阮一峰的网络日志》

最近的“人机口头语”,听起来有点无奈。社会仿佛让人扮演NPC,当我们彻底放弃思考,沉浸在角色中去生存,可能是身为高级动物的悲哀吧。